2020年吊絲什么意思(真正解釋吊絲一詞的含義)
還記得你最初的夢想嗎?
不知什么時候開始,“吊絲”一詞在中國流行開來,剛開始是一小部分人的自嘲,逐漸,這個詞匯成為廣大“矮窮挫”的代名詞,“矮窮挫”與“白富美”相對,在這個看臉的時代,他們似乎被社會所拋棄,被大眾所冷落,然后被別人稱呼為“吊絲”,自己也心甘情愿的自嘲為“吊絲”。
什么是“吊絲”呢?
吊絲,也寫作“屌絲”、“吊死”、“叼絲”,是中國網絡文化興盛后產生的諷刺用語,起源于雷霆三巨頭吧對李毅吧毅絲的惡搞稱謂,后被魔獸世界吧會員用于嘲諷毅絲,意為劣等毅絲。
從年齡上看,“屌絲”多是1980年代中期以后出生的年輕人。他們相對較獨立,但際遇和機會卻比60后、70后更差。他們孩童時可能就大把吃過三聚氰胺,少年時代又飽受國產山寨文化毒害。當他們要讀大學了,學費開始暴漲。當他們要買房子了,房價開始飆升。更大的不幸是,他們出生時恰逢計劃生育的“黃金時代”,因此多是獨生子女,在孤獨中成長,養成自己跟自己開玩笑的習慣,也不足為奇。
總之,“屌絲”就是這么一類人,他們身份低微、生活平庸,不滿無聊生活卻又接受現狀。他們不被社會認可又渴望維護自尊,但不知道該怎么去做。他們仍有自我實現的欲望,但沒有明確目標,懶洋洋毫無生氣。這種生存狀態和心態,在年輕群體中甚為普遍,于是在網絡廣泛共鳴、流傳,最終形成“屌絲文化”。網友laojiu說得不錯:“屌絲走紅不奇怪,它是到了季節必然產生的物質,就像草芽和花蕾之于春天。”
很簡單的說,他們一出生面臨的就是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,他們似乎不能反抗,似乎連呼吸都變得費力,似乎天下之大,卻無處為家。在這樣的競爭里,他們沒有夢想,沒有對未來的憧憬,沒有對未來的期望,任人宰割,被動接受,由“矮窮挫”變成了“會行走的咸魚”。
如果你承認自己是吊絲,那你就承認了:你是個失敗者!你就是個loser!你甘為人下人!你不如別人!你是個沒有未來的“會行走的咸魚”!你永遠沒有出頭之日!
《論語·子罕》:“三軍可奪帥也,匹夫不可奪志也。在任何時代都會有“大才”,不是每個人都是“大才”,或許,你只是個“小才”,或許,你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“布衣”,但,這就是你不思進取、自感淪落的理由嗎?
走了這么久,你還記得你為什么出發嗎?
如果記得,請告訴自己:“我不是吊絲,請你不要再叫我吊絲”
本文由網上采集發布,不代表我們立場,轉載聯系作者并注明出處:http://www.hzzg168.com/shbk/37475.html